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8月24日,省政府新闻办举办“安徽这十年”生态环境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,介绍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成效。
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党的十八大以来,安徽省委、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时的殷殷嘱托,始终把“好山好水保护好”作为重要任务,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
空气、水环境质量连创最好水平 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
这十年,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,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。全省空气、水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。2021年,全省PM2.5平均浓度为34.9微克/立方米,比2015年下降32.7%;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.5%,总体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10.6个百分点,劣Ⅴ类断面比例由11.4%下降为零,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。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2.7%,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;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;淮河干流水质优于Ⅲ类;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,水质优良比例始终保持100%;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990万吨/日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。我省认真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三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96个问题完成整改238个。
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快 碳排放强度降低21.3%
这十年,我省坚持源头发力,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。全省碳排放强度降低了21.3%;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1%;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,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6.5个百分点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,分别由2012年34.8%、18.1%提高到2021年的45.7%、41%。我省各地区、各行业和各类企业围绕“碳达峰”工作主动作为,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,如中国科大成立高规格的碳中和研究院,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建成投运。
林长制经验推广到全国 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%
这十年,我省坚持生态优先,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,绿色生态屏障织密筑牢。率先探索的林长制经验推广到全国,实施平安、健康、碳汇、金银、活力“五大森林行动”,建设长江、淮河、江淮运河、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西大别山、皖南山区生态屏障,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完成新安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后,启动建设新安江—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,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吨好水,新安江模式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、15个省份复制推广。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,“十年禁渔”严格落实,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嬉皖江,鸟类国宝东方白鹳展翅巢湖,扬子鳄扩繁到1.4万余条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5个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5个,多姿多彩的生态名片靓丽夺目。
生态环保领域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为企优环境氛围更加浓厚
这十年,我省生态环保领域4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,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30%左右,企业时间成本极大节约。我省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“两证合一”改革试点,项目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,动态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,专人对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。制定22条措施助力稳经济,生态环境多要素服务保障项目早落地。结对帮扶企业2931家,及时解决700多个企业反映的问题。实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制度,115起行为免予处罚。2317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,减少现场执法检查5687次。建立起企业多年所盼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“白名单”制度。全面实施10年内非营运车辆环保免上线检验改革,已有32万车主得实惠。(记者 汪应智 许梦宇)
来源: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